




北京马拉松(简称“北马”)创办于1981年,是中国内地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事,也是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认证的金标赛事,被誉为“国马”。自创办以来,北马不仅成为全球跑者的盛事,更见证了我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里程碑事件:1986年日本选手儿玉泰介以2小时07分35秒创下赛会男子纪录,至今仍是亚洲选手在北马的最好成绩;中国选手胡刚军则在1993年和1994年两次夺冠,成为首位突破2小时10分大关的中国马拉松运动员。影响力提升:2020年北马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TOP100”,2024年报名人数突破18万,创历史新高,彰显其国际吸引力。
-
北京马拉松赛事路线(仅供参考):
-
天安门广场(起点)→经天安门广场东侧路→东(西)长安街→复兴门外大街→复兴路→新兴桥→西三环路东侧辅路→花园桥→玲珑路→蓝靛厂南路→蓝靛厂北路→北四环路南侧辅路→万泉河路西侧辅路→海淀南路→知春路→北土城西路→花园东路→志新东路→志新路→学院路→学清路→石板房南路→科荟路→林萃路→北五环南侧辅路→奥林西路→科荟路折返→北辰西路折返→科荟南路→湖景东路→大屯路→北中轴景观大道折返→奥林匹克中心区庆典广场(终点)
-
项目变迁 :最初的北马只有男子全程一项比赛,1989 年女子才被允许参赛。1996 年增设了 10 公里比赛,1998 年业余群众获得参赛资格,同时加设了半程马拉松、10 公里跑和迷你马拉松。1999 年增加了全程、半程轮椅马拉松项目,参与人数创下记录。2001 年轮椅马拉松取消,此后历届比赛基本维持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10 公里赛、小马拉松这 4 项比赛。2012 年开始进一步走向专业化,取消了 10 公里项目设置,增大全程项目选手规模,2014 年取消小马拉松,与国际主流接轨,只保留全马和半马两项比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