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马拉松历史中签率回顾
根据北京马拉松过去几年的数据,北京马拉松的中签率和报名人数有显著变化。以下是关键年份的中签率和报名人数:
-
2024北京马拉松的中签率为16%。该届赛事报名人数达182,949人,参赛规模为30,000人,综合中签率约为16%
-
2023年:报名人数达到了131,239人,取消了报名门槛和分类抽签,整体中签率为23%。
-
2022年:由于疫情原因只限制北京常驻,暂时忽略(因为我都中签了..)。
-
2021年:由于疫情原因没能举办
-
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没有举办
-
2019年:报名人数达到165,704人,同样取消了报名门槛和分类抽签,整体中签率下降至15%。
-
2018年:报名人数为111,793人,当年有分类抽签,A类选手(跑过全马)的中签率为36.5%,B类选手(跑过半马)的中签率则仅为10.4%。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随着取消报名门槛与分类抽签,近年北京马拉松的中签率趋于稳定,但随着报名人数的增加,中签率也呈现下降趋势。
由于今年比赛的人数为3.2万人,但是直通人数高达2000+ 正常实际的中签率可能比去年有所降低!看看今年的报名人数能不能超过25万或者更多。

北京马拉松历史演进:
1. 创立初期(1981—1989)
-
1981 年首届北京马拉松鸣枪,吸引了国内外约 800 人参赛,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前所未有的。
-
路线起点定在天安门,象征着国家形象与赛事荣耀。
-
这一阶段的参赛群体以专业运动员为主,群众参与度有限,但为中国长跑运动打开了大门。
2. 扩展与规范期(1990—2000)
-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选手加入北马,赛事逐渐具有国际化色彩。
-
1990 年北京亚运会后,北京城市道路和体育基础设施提升,为北马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
赛事规模逐渐扩大,吸引了数千名跑者参与,开始成为北京的体育盛事。
3. 大众化与国际化(2001—2010)
-
进入 21 世纪,北京马拉松逐步向大众开放,普通跑者比例快速上升。
-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极大提升了北京的国际体育氛围,北马的路线也融入了奥运元素。
-
这一阶段,赛事开始学习波士顿、纽约等国际大赛的管理和服务标准。
4. 规模化与品牌化(2011—2019)
-
报名人数激增,赛事采取抽签制度,体现出“中签难”。
-
赛事终点移至奥林匹克中心区,跑者在“鸟巢”冲线成为经典画面。
-
北京马拉松成为中国田协金牌赛事和国际田联“金标赛事”,进入世界顶级赛事行列。
-
2017 年,赛事人数超过 3 万,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马拉松。
5. 疫情与调整期(2020—2022)
-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 年赛事停办,2021 年缩减规模,仅面向国内跑者开放。
-
赛事规模与报名制度多次调整,但北马仍是全国跑者最期待的赛事。
6. 回归与再发展(2023—至今)
-
2023 年北京马拉松全面回归,恢复国际组别,吸引全球顶尖选手参赛。
-
赛事继续保持“金标赛事”地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