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拉松比赛中,合理的盐丸和能量胶补给对维持体能、预防抽筋和低血糖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份科学且实用的补给策略(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补给的底层逻辑
-
盐丸(电解质):补充因出汗流失的钠、钾等电解质,防止肌肉痉挛、头晕或低血钠症。
-
能量胶(碳水化合物):快速提供葡萄糖(通常25-30g/支),维持血糖稳定,延缓「撞墙」发生。
-
水分:促进电解质和能量吸收,避免脱水或水中毒。
二、补给时间表(以全马4小时为例)
时间/距离 | 补给内容 | 注意事项 |
---|---|---|
赛前30分钟 |
|
|
5-10公里 |
|
|
15-20公里 |
|
|
25-30公里 |
|
|
35公里后 |
|
|
完赛后 |
|
|
三、关键细节
-
个性化调整:
-
出汗量:汗咸者(衣服有白色盐渍)需增加盐丸频率(如每30-45分钟1颗)。
-
气温:>25℃时,盐丸补充频率提高20%-30%。
-
肠胃耐受:能量胶含高浓度糖分,需配合150-200ml水送服,避免反胃。
能量胶选择:
-
避免含咖啡因的产品(除非已适应),防止心率过快。
-
推荐复合型碳水(麦芽糊精+果糖),吸收效率比单糖高40%。
盐丸剂量:
-
单颗钠含量建议100-200mg,过量可能引发恶心。
-
含钾、镁的复合电解质片更佳。
禁忌:
-
不要用运动饮料送服盐丸(可能导致钠摄入过量)。
-
首次使用新产品需在训练中测试,避免过敏或肠胃不适。
更多2025马拉松补给消息关注【小道跑步】后续推送: 更多马拉松消息关注【小道跑步】后续推送: 长按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报名消息, 进入公众号点击右上角⭐️星标,马拉松报名不错!
四、训练期准备
-
赛前2个月:在长距离训练(≥25km)中模拟比赛补给,记录身体反应。
-
赛前1周:减少高纤维食物,降低肠胃负担。
-
赛前3天:每天饮水2-3L,提升身体储水能力。
五、紧急情况处理
-
抽筋:立即减速,补盐丸+少量静态拉伸,避免强制加速。
-
头晕/恶心:暂停比赛,补充电解质并评估是否中暑。
总结:补给策略需结合个人代谢率、天气和赛道特点调整。建议佩戴心率带或运动手表监测实时数据,避免盲目套用公式。
稳定的补给节奏比「拼命吃」更重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