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eSmart运动知识库--马拉松,越野跑,马拉松报名、赛事报名信息

跑步

50个马拉松术语(中英对照),没听说过你就out了!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术语,马拉松也不例外!下面整理了一些马拉松相关的术语你看看还有哪些没听说过?



一、赛事规则类

1.PB(Personal Best)
   个人最佳成绩,跑者最骄傲的数字。

2.BQ(Boston Qualifier)

   波士顿马拉松参赛资格,按年龄分组的门槛成绩,跑圈“荣誉证书”。

3.DQ(Disqualification)

   违规取消资格,如抄近道、替跑或未通过兴奋剂检测。

4.关门时间(Cut-off Time)

   赛事各分段的截止时间,超时需收容车“捡人”。

5.兔子(Pacer)

   官方配速员,头顶气球标注目标完赛时间,跟紧不迷路。

6.净成绩(Chip Time)

   从起跑线到终点的精确时间,区别于枪声成绩。

7.抽签(Lottery Entry)

   热门赛事报名方式,拼人品时刻,中签率堪比春运抢票。

8.精英通道(Elite Entry)

   凭历史成绩直通名额,大神专属特权。

9.分段计时(Split Time)

   每5公里/英里记录一次成绩,监控状态变化。
10.赛道认证(AIMS Certification)
   国际赛道测量标准,确保成绩可申报世界纪录。


二、训练准备类

1.撞墙(Hitting the Wall)
    30公里后体能断崖式下降,糖原耗尽,全靠意志力硬扛。
2.碳水加载(Carb Loading)

    赛前3天狂吃米饭面条,身体存糖备战。

3.LSD(Long Slow Distance)

    长距离慢跑,周末拉练30公里+,提升耐力基础。

4.交叉训练(Cross Training)

    游泳、骑行等非跑步运动,减少关节损伤风险。
5.排酸跑(Recovery Run)
    赛后慢跑促进乳酸代谢,科学缓解肌肉酸痛。
6.周期化训练(Periodization)

    分阶段制定强度计划,备赛期、巅峰期、恢复期无缝切换。
7.Tapering(减量期)
   赛前2周降低训练量,让身体满血复活。
8.间歇跑(Interval Training)
   高强度快跑与慢跑交替,提升速度和心肺能力。
9.法特莱克训练(Fartlek)
   “速度游戏”,随机变速跑,兼顾趣味与效果。
10.动态拉伸(Dynamic Stretching)
   开跑前高抬腿、弓箭步等激活肌肉,静态拉伸留到赛后。

三、装备黑科技类

1.碳板跑鞋(Carbon Plate Shoes)
   内置碳纤维板的竞速鞋,回弹助推,破纪录神器。
2.压缩裤(Compression Tights)
   减少肌肉震颤,提升血液循环,跑圈“第二层皮肤”。
3.能量胶(Energy Gel)
   便携高糖分补给,10公里一包,防撞墙必备。
4.盐丸(Electrolyte Tablet)
   补充钠、钾,防抽筋神器,高温天尤其重要。
5.号码布扣(Race Bib Clips)
   固定号码布的魔术贴或别针,避免别针扎肉。
6.防磨膏(Anti-Chafe Balm)
   涂在大腿内侧、腋下,防摩擦破皮,拯救“血染赛道”。
7.心率带(Heart Rate Monitor)
   实时监测心率,避免过度消耗。
8.GPS手表(GPS Watch)
   记录配速、距离、海拔,跑者的“数字教练”。
9.空顶帽(Visor)
   遮阳透气两不误,长发跑者防汗神器。
10.肌效贴(Kinesio Tape)
   缓解肌肉疼痛,提升运动表现,五颜六色还显潮。
更多马拉松消息关注【小道跑步】后续推送:
长按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后续消息,
进入公众号点击右上角星标,马拉松消息不错!




四、数据与身体指标类

1.配速(Pace)
   每公里耗时,全程稳定是关键,“起步冲太快”是新人通病。
2.步频(Cadence)
   每分钟步数,180±是理想值,减少落地冲击力。
3.最大摄氧量(VO2Max)
   衡量心肺能力的黄金指标,数值越高耐力越强。
4.乳酸阈值(Lactate Threshold)
   身体清除乳酸的速度临界点,决定你能坚持多久。
5.RPE(自感劳累系数)
   1-10级主观疲劳度评估,避免过度训练。
6.垂直振幅(Vertical Oscillation)
   跑步时身体上下摆动幅度,越小越省力。
7.触地时间(Ground Contact Time)
   脚掌与地面接触时长,精英选手通常
8.恢复心率(Recovery Heart Rate)
   运动后心率下降速度,反映身体恢复能力。
9.BMI(身体质量指数)
   体重与身高比值,长跑需保持低体脂但不过瘦。
10.无氧阈值(Anaerobic Threshold)
   高强度下身体转向无氧供能的临界点。

五、赛道现象与策略类

1.跟跑(Drafting)
   紧跟前方跑者减少风阻,节省体力,但需保持礼貌距离。
2.负分段(Negative Split)
   后半程比前半程快,高手策略,新人慎用。
3.补给站策略(Hydration Plan)
   提前规划喝水/补胶站点,避免错过或喝太多。
4.跑走结合(Run-Walk Method)
   新手友好策略,间歇性步行降低疲劳。
5.极点(First Wind)
   开跑后3-5公里的短暂不适期,熬过即进入节奏。
6.私补(Personal Support)
   亲友团在赛道旁递送专属补给,但需符合赛事规定。
7.坡道策略(Hill Technique)
   上坡小步高频,下坡控制速度,防膝盖损伤。
8.冲刺陷阱(Finish Line Sprint)
    终点前盲目加速易抽筋,建议匀速压线。
9.心理分割法(Mental Chunking)
    将42公里拆解为多个小目标,减轻心理压力。
10.赛后冷敷(Ice Bath)
    完赛立即冰水泡脚,缓解肌肉炎症,痛并快乐着。


彩蛋术语

  • Sub-X

    目标完赛时间缩写,如Sub-4即4小时内完赛。
  • DNF(Did Not Finish)

    未完赛,但坚持退赛也是智慧。
  • Bib Number

    参赛号码,含芯片的“身份证”。

掌握这些术语,下次跑马聊天绝不露怯!你还知道哪些小众“行话”?评论区Battle一下! 🏃💨


发表评论